還記得王育誠的自編自導自演的腳尾飯事件嗎?
三名來台求學的僑生製作了一部紀錄片,
紀錄片取名為腳尾米,反諷2005年前立委王育誠的腳尾飯事件
我覺得這部紀錄片真的很有意思,值得一看。
因為它成功地反映出台灣媒體不求真相、偏頗立場的缺點。
有些人指責紀錄片中將香港媒體視為烏托邦的論點,
根本偏頗、不公正,其實香港搞不好比台灣還濫。
但是,這樣的反應、這樣的話,除了護短,還有什麼意義?
難道香港新聞沒有紀錄片裡那樣的好,
而我們台灣有好上那一滴滴,媒體就不需要改變嗎?
因為有比香港好,台灣媒體播報新聞就不需要經過查證嗎?
我想,大家心裡應該都有答案了吧
有些人批評學生使用的假新聞釣魚手法。
欺騙的手法也許是錯的,
但是,我想知道一封傳進新聞台的傳真,跟一篇網路上的文章有什麼不同?
更何況,看看這兩篇新聞,一篇是狗狗鬼魂回家陪主人,一篇是網路上買到好運氣,
不要說是新聞媒體,一般民眾看見,也會遲疑這事件的真實度吧?
想到這裡,不免想責怪那記者的差勁,
但是,如果把自己放在記者的立場來看,這兩篇新聞,的確都很難求證,
除了當事人的陳述之外,根本沒有其他方法能查知真相,更別提去識破這根本是一場騙局。
但是,如果沒有其他方法求證,當事人的陳述就是真相了嗎?
一個只有當事人自己說法的事件,可以播出嗎?
我覺得製作紀錄片的學生,刻意使用這兩個無法求證的新聞
就是想突顯出〝不能被證實的事件根本不該是新聞〞這個觀點
姑且不論求證事件真實性的問題,回頭想想「狗還魂」跟「網路買運氣」這兩個事件
想想下面的問題
這些事件會對台灣人民造成影響嗎?
這些事件是台灣人民需要知道的事情嗎?
這些事件重要嗎?
這些事件有在新聞台上24小時不斷轉撥的價值嗎?
這些事件能被稱的上是新聞嗎?
我想答案應該都是否定的
如果隨便一張傳真、一篇文章、一個傳說就能是新聞
如果新聞播報只因為有趣/新鮮/好玩
那,我們看的,到底是新聞,還是娛樂節目?
真的希望,有一天,台灣的新聞會是記者客觀陳述發生的事件,
而不是一場又一場聳動腥煽的鬧劇
不過,看看三立在假新聞後自欺欺人的報導,我想..可能還有的等 Orz
<關於腳尾米>
這部關於關於台灣媒體的紀錄片,真的,酸到骨子裡了...
點這兒看紀錄片 - 腳尾米(49分鐘)
片頭一開始,是導演口述拍攝紀錄片的動機,
接著,他們用兩個簡單的問題,訪問香港台灣兩地的民眾
其中包括一般市民、新聞系學生、專家、大學教師、新聞工作者...etc.
1.什麼是新聞?
2.本地的電視新聞專業嗎?
3.本地電視新聞專業度評分
引出 - 台灣的新聞真的在報導事實嗎?
接著,他們做了一個實驗,他們製造了兩篇假新聞,
然後將新聞稿傳真給年代、東森、中天、民視、三立、TVBS、非凡七家有線新聞台。
結果,有四家電視台對大學生假扮的事主採訪及報導。
‧ 狗還魂:愛犬還魂陪主人睡覺,在床邊留下狗毛。
報導的新聞台:年代新聞。
撥出時間:2006-08-18
‧ 網拍運氣:一個小姐在網路拍賣上買了一瓶罐裝〝運氣〞,結果幸運了起來,中獎之類的。
報導的新聞台:東森、中天、三立。
撥出時間:2006-08-25
片中也有拿同樣的群眾抗議新聞,比較台港兩地的新聞媒體,
從採訪方式、記者立場、...到拍攝手法。
紀錄片的最後,是一連串的台灣新聞片段,
讓觀眾自己想想前面的實驗,對照後面這些新聞。
<在腳尾米之後>
蘋果日報在2007年6月19日用「3學生造假 騙倒4電視台」報導。
報導後,有撥出造假新聞電視台的反應不一(以下是電視台的反應)。
年代:無。
東森:深表遺憾,會深刻檢討。但不能茍同學生手法。
中天:無。
三立:有做到平衡查證,也訪問到當事人說法,其他不願回應。
導演看到三立事後報導的回應 - 這粒腳尾米 嚥不下
民視第三隻眼對假新聞的相關探討(滿多被刪掉的畫面 令人想對記者...)
<衍伸閱讀>
<腳尾米拍攝學生檔案>
.馮雅達(26歲,澳門出生)
學歷: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延畢生
最不能忍受的新聞:立委作秀打架
.徐嘉廉(25歲,香港出生)
學歷: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一年級
最不能忍受的新聞:許純美新聞
.孔慶輝(23歲,澳門出生)
學歷: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延畢生
最不能忍受的新聞:綜藝新聞,有些還加上配樂動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