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網站:http://www.maxedoutmovie.com/syn/index.html
這兩天 抽空把到手很久的
MaxedOut
看了
雖然沒有像 Deliver Us from Evil 一樣讓我落淚
但是 也是頗感傷的紀錄片
標題 MaxedOut
常用來形容 將所有能信貸的金額都用到極限
像信用卡啦 現金卡拉 大中小額貸款...之類低
而這部紀錄片討論的便是 美國信貸氾濫的問題
影片裡的資訊 頗駭人
像討論財務訊息 and 貸款期待值的
財團在公評會上
法官追問他們如何得到客戶在另一方的資訊時
財團代表結結巴巴的表示 他們是向某家私人公司購買客戶資訊
還強調 不能確切回答 需要先徵詢他們的律師
看到這樣也知道 資訊入手的方式 沒犯法才有鬼
另外在美國加州的一場聽證會上
法官問信貸公司 他們的平均期待值是多少
一開始是代表一直推託不回答 最後出來的答案是
他們每借出一元 期待回收值是三元...
OH MY
GOD...200%耶
難怪這些人永遠還不完 ~"~
還有某財團副總出來說
他們最喜歡的就是破產過的人
因為 他們不能再次申請破產
而且他們已經嘗到先享受後付費的甜美
所以 他們會再度選擇跳進付最小金額的利息迴圈
而這是信貸公司收入的最主要來源
(孩子們 每個月一定要還光唷 利息多多咧..)
另外還有一些片段是拍攝財團的 手法
很多受害者 屬於社會中脆弱的
一群
多是收入不高 或是 社會經驗不多 輕易地被推銷者欺騙
一張紙 就把自己從中產階級推進貧窮
高額的利息 錯誤的觀念 無限迴圈... 直到家破人亡
其中有個媽媽 小孩才剛進學校 就被引進了信貸陷阱
那個女生 失去打工時 本來就無法付清的債務 更是飆的老高
最後 她在宿舍上吊自殺 發現她的屍體時
她沒有留下一字一語 房間擺滿了攤開的帳單
另外有個媽媽 也有相似的遭遇
她說 她不懂這些財團怎能發給這些小孩信用卡
他們沒有穩定收入 沒持有任何財產
在財團眼中 這些剛成年的學生 不過是個 easy target...
在她的兒子過世後 仍繼續受到不合理的騷擾(她已放棄繼承 法律上無須負擔債務)
她只想問一句 You already took away my son... what more do you want?
有個片段是 法官質疑發卡公司
發卡的標準在哪
你聽了才會吐血 只差沒直接說
喔 因為我們知道爸媽會幫忙付 而沒有自制力的小鬼 是最好的對象
讓人想到幾年前 有個案子是大學兒子沒有收入 卻因為現金卡債台高築
母親要求銀行停卡 銀行拒絕的.. 整個家申請破產的樣子
其中一個受害人 甚至根本不識字 而且法律上他根本不具行為能力
(好像是有某種腦部疾病 沒有說的很清楚)
竟只是發卡員在紙上寫他的名字 騙他照抄 就當他是簽名了
(後來還是上法院好一陣子 才解決了債務問題..)
什麼世界阿~!!
真的不懂 >"< 怎麼有人能這麼缺德阿
希望他們下輩子投胎做馬桶刷.. 還要有意識的那種..
還有個片段 是反映討債公司的
影片剪接 將〝破產立案的受害者〞跟〝討債公司的人員〞的訪問交錯
當一邊一家五口擠在一個房間 另一邊在 NY 某牛排管享受美食
真的是 很強烈的對比
討債公司的人分享著討債的心得 (還用足球來形容 工作帶給他的滿足感..)
我們打電話給這些人 第一次要專心的了解他們 資訊就是力量
如果 他們有跟家人連絡 → 能搾出錢
如果 他們有工作 → 能搾出錢
打電話給他們的鄰居朋友親戚 讓他們感到羞辱 → 能搾出錢
另一邊失去母親的女兒 (本來是失蹤 後來正式開車沖下河自殺...)
訴說著母親私下欠債被逼 父親不知情接起電話 被討債人員羞辱的情形
有些討債的真的很惡劣 以前同事有人就有嚴重信用問題
偶爾 幫他擋擋電話 結果 連我都罵 而且是那種很難聽的字眼
真的很誇張.. 堂堂花旗銀行 犯的著找這種人來做事
欠錢沒還有錯 這種討債方式也沒對到哪... ˋˇˊ
當然 這種缺德事 偉大的布希
先生也沒缺席
紀錄片中也收錄了不少 他偏財團宣揚消費的新聞片段
這傢伙真的跟阿扁可以去結拜..
兩個都不遺餘力地努力讓有錢人更有錢
anyway... 是部滿引
人深思的紀錄片
Cosette 九分推薦 ˋˇˊ
(十分要偷偷留給 Deliver Us from Evil )
留言列表